2023暑期社会实践【51】 传承国家非遗!对话非遗传人!

发布时间 : 2024-03-13 14:22:12  作者: 行业资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承嬗”社会实践团在院团委书记陈阳的带领下,于2023年8月2日到8月5日,前往山东省聊城市,学习调研东昌府木版年画、东昌葫芦雕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道口铺党委委员杨建峰同志交流对话,拜访东昌府木版年画传承人郭春奎老师、郭贵阳老师,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与定远寨镇人大主席王海生同志、副镇长胡玉坤同志、人大副主席郭书荣同志、团委书记刘明洋同志会面,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雕刻”为主题的定远寨镇民俗文化电商基地成立“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美育社会实践基地”、“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2023年8月4日前往山东省聊城市革命老区梁堂镇,与梁堂镇党委书记吴洪华同志、副镇长任欣同志、副镇长马学敬同志会面,参观鲁西北地委旧址,并在梁堂镇文化站长董安娜同志的带领解说下,参观赵建民故居、开展座谈会,与梁堂镇副镇长马学敬同志面对面对话,学习赵建民精神,领略红色革命文化,提高党性素养,加深对党的了解。

  2023年8月3日上午,小组成员来到山东省聊城市道口铺和黄寨子,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府木版年画”的传承人郭春奎老师、郭贵阳老师,通过与二位老师交谈,小组成员了解了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制作流程与工艺、目前面临的困境。郭春奎老师非常热情的介绍了木版年画的起源:“木版年画距今400多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聊城本地的刻书业。后来来自山西和陕西的商人经京杭大运河来到聊城,把年画带来聊城。而聊城这带只有刻书的,后来发现刻图比刻汉字简单,所以说,慢慢的做买卖的一多,当地很受欢迎,所以慢慢从刻书业转成刻年画。”郭老师在向小组成员介绍时,眼神里充满欣慰。

  小组成员了解到,聊城地区盛产梨树,因而传统的东昌府木版年画取材于梨木,梨木含糖量高,易被虫蛀,不能直接雕刻,在锯板分割后,须在沸水中浸沤,将糖分渗出。浸沤后的梨木应堆在通风的室内阴干,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止木版开裂。绘制画稿、粘贴画稿是进行雕版前的最后一步。雕版时,传统手工艺讲究“拳刀”工艺,即右手半握拳,紧握拳刀,左手四指并拢固定版面,大拇指推行。所谓“拳刀”,以刀具需拳状握住而得名。线条的凸显要靠精致的刀法来呈现,拳刀由外向内用力,沿木版线°夹角,挑刀紧随其后将木制挑出。郭春奎老师介绍到,用刀时讲究“陡刀立线”,即线条直立,深度适当。随后,郭贵阳老师又向团队成员介绍到,木版年画分为线版和色版,在上色时,东昌府木版年画讲究套印,即不一样的颜色的色版分别雕刻,一种颜色对应一种色版。在谈及目前面临的困境时,郭贵阳老师讲到“目前对于农村的传承人来讲,最大的问题还是生计问题,如果仅靠木版年画来维持生计,是比较不现实的,但是先辈们留下来的东西也不能把它丢掉。”

  2023年8月3日,小组成员来到山东省聊城市定远寨镇民俗文化电商基地,在这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雕刻”迎来新生,以电子商务的形式活跃于数字化互联网当中。小组成员了解到,传统的东昌葫芦雕刻手工艺包括砑花工艺、微雕工艺、烙画工艺等,后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手工艺人在21世纪又发展出了新型的葫芦雕刻工艺:针画工艺。其中制成的葫芦产品有亚腰葫芦、勒扎葫芦、范制葫芦等。

  据了解,定远寨镇民俗文化电商基地由客服室、直播室、运营室、接待室、烙画室等组成,电商基地依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雕刻”为手工艺,依靠淘宝、抖音、快手等系列平台,采用“葫芦种植+研学+旅游观光+直播平台+民俗产品网络销售”的模式,雕刻的主题不限于“水浒108将”系列、“三国演义”系列。目前,民俗文化电商基地每日接单可达400余份、年销售量2万余个、年产值可达800万元。定远寨镇民俗文化电商基地的建立不仅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雕刻”迎来新生,同时也为本地创造出大量的工作岗位,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8月4日,小组成员来到革命老区梁堂镇,与副镇长马学敬同志座谈,了解梁堂镇红色革命建设。自2019年以来,梁堂镇开始筹划赵健民红色文化打造工作。之前的赵健民老宅子无人问津、杂草丛生,而故居对面的广场之前也是一处垃圾坑,垃圾满地、灌木丛生。出于对红色文化的珍惜和保护,为了做好赵建民故居修缮工作,自2019年起,真正开始启动对赵健民故居的规划和打造工作,梁堂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和县老促会会长郭建军、副会长宋增益等领导沟通交流,并多次到赵梁堂村、北黄城村、北寺地村等地走访了解情况,并邀请专家团队进行指导工作。历时近2年的时间,于2021年4月完成了赵健民红色文化长廊的打造工作,于2021年6月正式完成了赵健民故居的打造工作。

  在与梁堂镇镇长任欣同志的交谈后,小组成员了解到,赵健民故居的修缮和保护,赵健民红色文化长廊的规划的建设都离不开县老促会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两年间,梁堂镇先后邀请郭建军会长、宋增益副会长、崔延台副会长等亲临指导,在建设赵健民红色文化长廊时,更是在宋增益副会长的带领下,利用3个多月时间先后到莘县、聊城、济南等地进行挖掘和搜集宝贵资源。在宋增益副会长撰写的《赵健民》的内容基础上反复琢磨研究完成了赵健民红色文化长廊中关于赵健民同志100幅图文并茂的“长廊”展示。赵健民红色文化长廊的规划、打造累计投入600余万元。

  累计投入近1100万元的赵健民故居和赵健民红色文化长廊,成为了梁堂镇新的名牌,不仅仅迅速提升了全镇的知名度,在周边还迅速掀起了红色学习热潮。2021年是中国建党100周年,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党开展不断深入,赵健民故居和赵健民红色文化长廊成为了冠县3万多名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缅怀先烈的新载体。自2021年3月份起,梁堂镇就成为了无数党组织前来学习的首选之地,为了让参观人员充分了解和认识赵健民,特意在赵健民故居配备了3名讲解员,在赵健民红色文化长廊配备了2名讲解员,主要是通过故事讲解、现场参观等形式介绍老一辈革命家赵健民及有关人物的抗日战争故事,截止目前,已有650多个团队近6万人次先后到赵健民故居和赵健民红色文化长廊参观学习。

  2023年8月5日,“承嬗”团队将学习、调研及访谈内容整理成课件,前往山东省聊城市东街学校开展以“东昌府木版年画、东昌葫芦雕刻与民间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公益课活动,向小朋友们讲授本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课程内容包含了东昌府木版年画、东昌葫芦雕刻的基本知识、如何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官网”上查询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文化与文娱、民间传统文化与航天以及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

  随后,小组成员带领小朋友们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都是小朋友们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庄面塑”的手艺,“郎庄面塑”用精麦面粉发面,发好后用捏、揉、粘等方法塑造出各种花样,然后蒸熟,上胶绘色,晒干即成。小朋友们用面粉捏造出各种卡通图案,传承非遗文化,体验非遗魅力。

  我们应该珍惜这美好而快乐的时光,发扬革命先烈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为国旗添彩,为国旗争光。为家乡的建设、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