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玩”出500万!看他是怎样做到的……

发布时间 : 2024-02-06  作者: 手动葫芦

  一个葫芦能卖上十几万?在济南章丘,马友谊就凭着一手雕琢的好手工,将小小的葫芦卖出了匪夷所思的大价钱。雕琢上各种形状图画的葫芦近几年远销海内外,马友谊将小葫芦做成了一年产量500万的大工业,坐实了自己“葫芦大王”的称谓。不但自己致富,马友谊还广收门徒,在全国接收了73个“学徒”,活跃吸纳残疾人作业,经过手工艺扶贫助残,还将葫芦雕琢的技艺发扬光大。

  走进友谊葫芦非遗文明工业园,就进入了一个葫芦的国际。院里摆的、墙上挂的、房顶吊的……全都是各种形状的葫芦。在工业园里,还有一个葫芦博物馆,博物馆里,展架上更是摆满了形状各异的葫芦,与展厅外原生态的葫芦不同,这儿的葫芦,全都是手工雕琢的艺术品。

  神话故事、花鸟虫鱼、山水景色……有了雕琢技艺的加持,小小的葫芦一下就身价倍涨,成了炽手可热的收藏品。

  “这幅《村医图》是宋代画家李唐的著作,是一副习俗人物图,描绘的便是当年走方郎中为乡民 治病的景象,反映的首要是其时的风俗风俗。”在展馆中,马友谊现在最满足的著作便是这幅 刻在瓢葫芦上的《村医图》。尽管只是在一个葫芦上,但《村医图》原著作中那种人物夸大的形象和神态,在马友谊的处理下,仍然十分生动。这个葫芦雕琢著作,现在的商场价格已达到了6 万元。“单这一个瓢葫芦,必定没多少钱。”关于被赋予了艺术性的葫芦著作,马友谊以为并不能用葫芦本来的价格去衡量。

  在这间面积达400多平的葫芦博物馆里,有一半以上的著作都出自马友谊之手。马友谊和葫芦的根由,要往上数好几辈。

  “我爷爷、老爷爷他们就开端玩葫芦了,那时分首要是农闲的时分做蝈蝈葫芦拿去卖贴补家用。”马友谊称,自己遭到爷爷以及父辈们的影响,小时分就开端跟着玩葫芦,渐渐就开端研讨雕琢葫芦的技法,并逐步爱上了在葫芦上刻刻画画。2002年,马友谊和爱人李霞包下了家邻近的半亩地开端种葫芦,开端试着在英豪山文明商场等地售卖葫芦著作,2006年,两人又租下了两亩多地 ,并从其时作业的城镇卫生院双双辞去职务,开端一门心思研讨葫芦。

  2006年,央视《致富经》采访马友谊的栏目播出后,马友谊不但知名度大增,接连不断的全国订单也让本来只计划靠着葫芦多赚点钱养家糊口的他有了其他的主意。同一年,由于葫芦卖得好, 本来日子不殷实的两口子还开上了十几万的小轿车。

  2012年,马友谊一家又拓荒了30多亩的葫芦地,还成立了协作社,构成了完好的葫芦工艺品产销系统。2017年,马友谊又成立了济南友谊葫芦文明发展有限公司,不断的进步葫芦工艺品的知名度 。上一年一年,公司的产量就达到了500万,马友谊成了当之无愧的“葫芦大王”。

  每天早晨送完孩子、照料好患病的公公,骑电动车8分钟,马桂芬才到公司上班,首要担任一些简略葫芦工艺品的制造。为了便利她照料孩子,马友谊还给她特批了“周末双休”的福利。这样一个月下来,马桂芬也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薪酬。

  像马桂芬这样,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外出打工的残疾职工,马友谊公司共有20个。“都是邻近村庄的乡民,可以过来做点简略的葫芦工艺品或许帮着种种、洗洗葫芦。”马友谊称,现在公司共有 29名职工,身体有残疾的就有20个。不便利上班的,还可以在家中自行加工一些简略的葫芦工艺品,均匀每月可以拿到两千多,少量技艺精深的可以拿到4000多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现在的葫芦博物馆展厅里,很大一部分葫芦著作都是由残疾人制造完结的。帮扶残疾人作业这条路,马友谊从2007年就开端了。2007年,马友谊由于一手雕琢葫 芦的好手工现已小有名气,慕名而来的学艺者也是川流不息。马友谊接收的榜首个学徒——来自河北的小李,便是一名残疾人。

  “他们尽管身体有残疾,可是学起手工来十分喫苦。”小李跟从马友谊学习了三年葫芦雕琢的技艺,便回老家开起了自己的葫芦作业室,日子过得绘声绘色。随后,马友谊又陆陆续续接收了多名身体有残疾的学徒。

  来自山西的“玻璃娃娃”姐妹陈蓓和陈蕾现在在当地也现已小有名气,他们也算是马友谊最早一批带的学徒,俩姊妹最初从山西来的时分,既没有积储也没有美术功底,学成回家后,两人不但可以自给自足,姐姐还在当地买上了高楼。

  从2007年开端收学徒至今,马友谊在全国现已接收了73名学徒,在接收学徒中,马友谊也会榜首先考虑残疾和家庭贫穷者。

  章丘区垛庄镇十八盘村乡民黄允强,是带给马友谊牵动最大的一名学徒。2005年,黄允强因意外导致高位截瘫,2017年,自己跟着马友谊开端有用学习葫芦雕琢的技艺,现在不但成立了自己的葫芦雕琢室,还成为了章丘区的非物质文明遗产传承人。“由于高位截瘫,你看着他是坐着的,其实在雕琢的时分他是站着的。”马友谊称,在年头跟黄允强一同协作著作时,黄允强一向刻到清晨1点多,躯干处的肉都现已磨破了。在帮扶这些残疾人把握技艺脱贫致富的一起,马友谊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老手工传承人能喫苦、有耐性的坚韧质量。

  章丘传统葫芦雕琢技艺向来已久,产生于章丘因栽培葫芦而构成的葫芦文明语境。据清道光13年 《章丘县志》记载可知,最晚至清道光年间,章丘区域现已遍及栽培葫芦,葫芦成为当地首要天然物资。

  其时,“北方遍地皆养蝈蝈”,葫芦因“体轻、性温、质松”成为制造虫具的首选原料,雕琢葫芦亦成为“贮而怀之”的干流趋向,也催生出以葫芦雕琢为生的民间艺人集体。

  21世纪以来,传统葫芦雕琢技艺日臻昌盛,以马友谊、黄允强为代表的第五代、第六代传承人改造发明晰针刀并用、彩刻、雕烙刻三结合等技法,培养了大批传承人。2015年,章丘传统葫芦雕琢技艺被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为该项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马友谊有话说。“咱们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只想着把这门手工好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章丘的葫芦文明。”让马友谊欢喜的是,他带的这些学徒中,许多都成为了当地的非物质文明遗产传承人,在传统的这种师傅带学徒的形式中,他让传统的葫芦雕琢技艺走得更深远。

  最近,马友谊把一切的精力又都扑在了打造葫芦文明工业园上。在一楼葫芦博物馆的基础上,又在二楼打造了一个葫芦精品馆,马友谊忙着为馆里的每个葫芦著作打造一张独有的“身份证”, 也在忙着收集和修改一些有关葫芦历史背景和文明传承的文字资料,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葫芦不可是人们简略以为的“不便是一个葫芦吗”。

  在现已敞开的葫芦博物馆,至今现已有近20几万人一同来观赏学习过。马友谊和爱人李霞业余也会担任“讲解员”。李霞和记者说,就在采访的前一天,还有一位60多岁的白叟专门跑到葫芦博物馆,拉着自己要学习葫芦雕琢技艺,她想着自己过两天有空了就去一趟白叟家,给白叟再带上一套雕琢东西。“只需有人对这个感兴趣,咱们都可以不要钱教。”

  关于自己的两个孩子,李霞和马友谊以为,作为手工的传承者,不论今后两人会从事什么工作,可是雕琢葫芦的技法,两人都必须要学会,这是老手工的一种传承,也是文明的一种连续。